河海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赴南通市平园池村开展发展经验调研实践活动

发表时间:2022-07-25 16:46

中国青年网南通7月15日电(通讯员张耀洋 褚子昂 孙国轩)

为响应二十大高校赋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探索先进示范乡村的发展经验,河海大学商学院“‘荷’风海韵,‘乡’伴平园”南通市平园池村发展经验调研实践团于2022年7月15日走进平园池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

第一部分、深入农业园区,考察增收方式

715,实践团成员在村干部刘鹏程的带领下首先来到农业大棚内,实地考察种植情况。“这些葡萄、无花果都是纯天然种植,”刘主任介绍道,“平园池村在发展农业时始终注重生态化与效益化的齐头并进,近几年村里的农产品收入一直处于稳步增长。”


实践团成员在参观大棚内的果蔬2.JPG


实践团成员在大棚内采摘应季葡萄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国轩 摄

在参观盆栽园时,刘主任特意强调,平园池村是如派盆景的培育基地,盆栽特色是利用红土,将多品种树木进行嫁接培养,最终修剪成别具一格的造型。

最后,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平园池村的花茶植物园。实践团了解到,园里的玫瑰朵一般用于制作花茶,而成花则用于制作精油等。将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有机融合的做法,充分挖掘了本地生产潜能,延长了加工体系,带动了村子的就业。

第二部分、亲自制作荷茶,感受劳动快乐

刘主任告诉实践成员:“荷作为平园池的一张闪亮的名片,早已走向全国市场。通过引进荷叶茶、藕粉等项目,形成莲蓬、莲子、荷叶一条连锁生态产业链,年销售额已超3000万元。”为深入了解荷叶茶的制作步骤,7月16日晚间,实践团成员进入生产车间,零距离地体验了完整的制茶流程。


实践团成员手捧深夜第一炉制成的荷叶茶1.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取出亲手制作的荷茶成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国轩 摄

制茶讲究“采,蒸,捣,拍,焙,穿,藏”之法,实践团成员先用机器将新鲜荷叶切片,经过清洗、烘干及杀青去涩等步骤后,除去品相不佳的荷叶,在五次压块翻炒及过筛后,将茶叶最后高温定型。八小时后,新鲜出炉的茶叶颗颗如针,碧绿明亮。

第三部分、参观农耕馆,体验真民情

实践的第三天,实践团队来到了农耕民俗博物馆,深入考察村子的发展历史与人文风情。 “农耕馆以前是集体粮仓,”刘主任告诉大家,“后来因为土地流转,家家户户主动地将不用的生产、生活工具、老物件集中起来主动捐给集体,才形成了如今的农耕文化博物馆。”


10.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聆听农耕馆老人演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国轩 摄

踩水车是博物馆的一大特色。为亲身体验前人的劳动过程,成员们并排踩在脚踏上,伴随着一二一的口号,水车哒哒地缓慢转动,水流被水车缓缓推动了起来,带到了高处。

平园池村的历史醇厚,百姓也淳朴。民俗馆中有一位于此工作的老人。老人家接待远道的客人,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老人热情为实践团成员们弹奏吉他,阵阵悠扬的琴声回荡在馆中,成员们听得如痴如醉。

第四部分、探寻特色旅游,调查千亩荷田

7月18日,村干部刘鹏程先带领实践团成员走进千亩藕池文化园。特色“荷花小火车”贯通着整片池塘,游客可以乘坐小火车而入藕花深处。


实践团成员在参观荷花3.JPG


图为实践成员参观荷花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国轩 摄


实践团成员在体验小火车.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荷花园小火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国轩 摄

“火车”不断地向前开去,刘鹏程向成员们介绍到,“平园池村始终坚持以荷花为特色,打好生态品牌,提升了美丽经济的绿色底蕴,以绿色金色产业富民。”

第五部分、实地走访听民声,纾困解忧促发展

为真实了解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民幸福指数的发展情况,7月19日-20日,实践团成员们分别对游客、村民和工作人员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与入户访谈。


采访6.jpg


图为实践成员实地采访游客。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国轩 摄

工作人员和游客朋友们十分热情,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一位从事多年旅游行业的游客将自己对于平园池村旅游发展的建议倾囊相赠,“夏日炎热,应该多为游客们增加阴凉休息场所,比如在道路两旁栽种乘凉树木、搭建遮阳棚等。”

第六部分、荷韵党建引领发展,青年学子建言献策

在做好充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为深入了解平园池村发展的深层逻辑,7月21日,实践成员对平园池村党委书记刘炜建进行了访谈。刘书记特别强调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的重要性,从脱贫到振兴,平园池村过去、现在、将来的发展分为三个递进阶段,2014年-2017年,主要做好环境整治、道路修缮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2017-2021年,村里集体规划用地,实现了99%以上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特色产业,挖掘地方文化。2021-2024年,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做大产业规模,围绕荷花,打造更具特色、亮点的乡村旅游业。


采访书记.jpg


图为实践成员与刘炜建书记对话。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国轩 摄

鉴于实地调研前,实践团事先联系了刘炜建书记,了解到平园池村目前在文旅融合方面依然缺乏一定经验,尤其在打造文化IP及智能景区方面,仍处在探索阶段。采访结束后,成员们向刘书记展示了预先准备好的自主设计文创样品,产品有精巧的团扇、装订好的平园池村明信片、并蒂莲的图章等。每个产品都印有团队自主设计的logo,内部是村子的特色并蒂莲,而外围借鉴了河海大学的校徽。成员们表示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后会长期为平园池村的旅游发展提供服务。刘书记十分高兴,赠与实践团队锦旗,感谢成员们的建言献策。


向书记展示捐赠纪念品2.jpg


图为实践成员捐赠自己制作的文创产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国轩 摄


文创-合集.JPG


图为实践团制作的文创产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国轩 摄

“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实践中,队员们走出书斋,用双脚丈量大地,以汗水挥洒青春。在深入实地调研、体验、访谈、提出建议的过程中,乡村振兴不再是书面上的一纸翰墨,而是脚下炽热坚实的土地、眼中真实可感的发展。相信在未来,河海大学商学院“‘荷’风海韵,‘乡’伴平园”实践团将继续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在乡村振兴的发展中发光发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


锦旗2.jpg


图为刘炜建书记为实践团成员颁发锦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国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