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纾困之外,谁来搭建银行和小微企业的桥梁?

发表时间:2020-04-10 13:56


原创 | 阑夕工作室

小微企业“融资难”或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问题。

1994年刘永好每天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民营企业很难向当时的国有企业贷款。当时他是工商联副主席,最终几轮博弈下来,在他和卢志强、史玉柱等民营经济大佬的带动下,民生银行成立。

现在反过来看,没人会质疑新希望、泛海和巨人网络曾经在国家经济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任何变革的初期,总是伴随着突破传统观念的桎梏,这个过程是漫长而疼痛的。

现在的小微企业中,是否会诞生未来的“新希望”?答案是肯定的。

一则数据可以说明,目前小微企业占据了市场主体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

但这个未来的“刘永好”到底是谁?没人能给出正确答案。

全国有2000多万的中小微企业法人,有6000多万的个体工商户,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银行所要开展的风险评估工作复杂而难以估量。



民营之于国家愈发重要,小微之于民营也愈发重要。所幸,情况开始起变化。

2018年10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提出“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次年3月,李克强总理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

然而,小微企业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依然有难以衡量的鸿沟,如何将中央的要求最好、最快地执行下去?

我们采访了益博睿大中华区CEO黄坚。小微企业和银行之难,也是益博睿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商用信息服务提供商所一直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益博睿大中华区CEO黄坚


高企不下的不良率,让小微企业融资难上加难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直接原因,就是不良率高居不下。

但不良率产生的原因,小微企业也是有一肚子苦水要倒。

大部分小微企业在创办初期都是仰仗自有资金,或者来自亲戚朋友的出资。益博睿大中华区企业征信业务副总经理黎薇就透露,能够走正规融资渠道贷到款的小微企业数量,仅占群体总数的不到40%。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小微企业不得不通过一些非正规的渠道去获得贷款,这样一来自然就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说贷款利息过高。

当向银行等正规渠道贷款的通路被封锁,小微企业之间还会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

小微企业本身处在一个复杂的供应链生态体系之中。很多企业并不是自己的产品或者运营不好,而是他所合作的下游供应链企业出现了资金问题,导致其无法收到相应付款,周转逾期连带资金断流,进而出现企业倒闭。

过去两年P2P网贷行业频繁爆雷,受害者绝大部分正是小微企业。

因为无法获得正规渠道的信用贷款,导致这些小微企业只能向非正规金融机构借款。一旦出现现金流问题,就无法偿还本金利息。其中不乏一些优质企业,在尚未盈利证明自己的市场价值之前,就遭遇到了运营困难、甚至破产的局面。

但银行为什么不愿意给小微企业贷款呢?归根结底,银行最关注的就是风控。“大部分小微企业对于银行来说是一张白纸”,黄坚一语道破小微企业融资之所以困难的根本原因。

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短,信贷可用数据缺乏,使银行难以从央行直接调取到相关企业的信用记录。“许多银行采用通过客户经理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信用评估,但最快也需3-5天才能完成”,益博睿大中华区分析与策略咨询总监赵国豪指出。

流程慢、时间长、额度低,都因为银行方面很难根据小微企业的现有信用数据来判断其风险,自然难以做出放贷决定。按照风险和盈利原则,商业银行贷款本应就流入不良率较低的行业。

正是因为上述的这些问题,银行对小微企业的矛盾深化,授信问题迟迟难以解决,信贷策略也就更加保守了。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怎么才能够又快又好打通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征信桥梁呢?

如何搭建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征信桥梁

这背后,金融数据分析工具、征信体系标准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谓是搭建桥梁的“基石”。

益博睿在这些方面也都做了许多尝试:首先是给小微企业更好的运营指导,以减少不良率发展的可能,同时还要帮助银行“擦亮眼睛”,提高小微企业信贷鉴别能力。

比如,益博睿企业征信部门每季度均会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举办客户沙龙活动,邀请众多企业参加,为其普及信控相关知识。通过让小微企业切实了解到自己的信用状况,针对性地进行弥补,从而缩短办理银行贷款所需的时间。



作为一家全球性征信公司的大中华区CEO,黄坚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征信发展情况,发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在信用教育和信用普及方面存在着很大差距。

“比如英美的小微企业对于提高自身信用就具备很强的自我意识,这一素养为其办理贷款时的助力,好比是水到渠成”。

而在桥梁的另一端——银行方面,益博睿也帮助银行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征信鉴别。

黄坚举例,益博睿可以基于企业的税务状况、水电煤的缴纳情况、办公场所及门店设置信息等各种数据源,构建征信模型,结合更多可替代数据为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做信用评估提供帮助。“这些都能视为对传统财务数据的进一步补充”,黄坚说道。

相比于国内其他机构,益博睿在小微金融方面有两大显著优势:

第一,益博睿在全球范围内累积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和解析能力。“我们把海外久经实践检验的、发展成熟的数据模型引入中国”,黄坚介绍。

例如印度与巴西市场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人口众多、小微企业较多。而美国和英国,则已各自发展为成熟市场,通过对这些国家的分析,我们不难挖掘到许多可供中国小微金融市场借鉴的宝贵经验。

第二,无论是企业端、还是银行端,益博睿均扮演着重要角色。益博睿不仅能够帮助小微企业提高信用水平,还能为银行提供端到端的整体风控解决方案——即从软件到咨询,横跨贷前、贷中和贷后信贷全生命周期的决策分析服务,竭诚助力银行更放心地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

益博睿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能给予小微企业和银行更多数据化、工具化的帮助,并持续推进整个小微金融生态圈的建设与完善。

今年恰逢疫情爆发,小微企业的困境被愈发凸显,原先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实地调查变得难以实现,因此线上批贷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益博睿通过优化“决策引擎”解决方案,帮助银行和金融机构制定更优决策,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动化的线上审批流程更快捷地发放贷款,切实解决小微企业的实际资金困难。

未来在银行端打造一个纯线上审批、发放、预警的贷款产品,或是一个功能完整的纯线上风险管理平台,将是所有银行必备的业务发展重点。

跨越征信风险,才能实现基业长青

打通桥梁的最终目标,是要帮助更多的小微企业延展生命力,甚至实现基业长青。

在研究过数百个国内外企业后,黄坚发现,发达国家企业的寿命往往要比中国企业长,正是由于他们有着更完善的金融体系及信用价值观。

中国的百年企业只有六必居、张小泉、同仁堂、王老吉等数十家,而相比之下,日本却有2.5万家百年企业。

中国不缺乏好的企业,但却鲜有长寿的企业。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由小微企业创造,小微企业还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就业,缘何换不来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正如黄坚在采访中所说,“如果只靠自有资金及亲友的出资,难以维持企业的长期发展”。

构建一座稳固的征信桥梁,迫在眉睫。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结束,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除了政府在政策上越来越向小微企业倾斜,全行业也应架起更多桥梁都同益博睿一样来协助银行一起将政策落地,如此这般小微企业信贷之路必然越走越宽。